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抓住考核評價這個“牛鼻子”,以高質量評價“標尺”引領和驅動高質量發展落地見效。提高評價質量必須向評價的廣度、深度和效度發力,使考核指標體系和績效評價體系能夠充分體現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內涵,系統反映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更加公平、更加安全的發展內在要求,探索向評價廣度挺進、深度挖掘、效度提升的新路徑。
向廣度挺進,補齊中觀和微觀評價的短板。深入研究評價的不足。目前,高質量發展評價多以宏觀區域層面評價較多,如對省域、市縣等區域的評價,而針對中觀產業、微觀企業以及其他細分領域的高質量發展評價相對較少。高質量發展對于不同行業或者企業有著不同的實際內涵,由于這些領域對高質量發展內涵挖掘與測度評價缺乏,導致高質量發展無法對于行業或企業等實際運行產生明確有效的引領,而且微觀企業、中觀產業以及宏觀區域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導致無法評價高質量發展的全貌與真實狀況。拓展評價對象范圍。在夯實宏觀區域層面評價的基礎上,擴大對中觀產業、微觀企業以及其他細分領域的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填補對制造業、新興產業、實體經濟、能源高質量發展等測度和評價的空缺;彌補對高新技術企業、大中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測度和評價的缺失,擴大高質量考核評價的內涵和外延。豐富評價指導內涵。明晰高質量發展對不同細分領域實際工作指導的內在要求,分類細化評價指標內容,解決什么是高質量、怎樣發展高質量“以評促高”的問題。完善評價方法,引進第三方評價機制,委托專業社會調查機構進行滿意度調查,把上級評價、部門評價、下級評價和群眾評價有機結合起來,變單向、平面、單維評價為多層次、多渠道、多角度的評價,使考核評價更有針對性、系統性、導向性和可操作性。
向深度挖掘,延伸事實、價值和智能評價鏈條。摸清現實評價的局限性?,F在有些地方高質量發展評價對象、范圍和領域不夠全面和細分度不夠,僅僅是指數測算、區域排名等“量”的客觀評價,對于評價結果背后的深層次因素、各個區域與眾不同的特點和需求等缺乏深入分析,多數停留在事實評價而缺乏價值評價,現代信息技術、量化分析等方法綜合運用不到位,導致一些地方評價不夠實、不夠準、社會公認度低。加強事實與價值評價深度融合。評價是在量或質的記述基礎上進行的價值判斷活動,評價包括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兩部分。事實判斷揭示的是客體本身的性質和特點,價值判斷揭示的是主體的需要與客體的性質、功能之間的關系,突出人的需要,滿足公眾的需求。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不僅要借助統計、測驗等手段進行量的測定,而且要進行質的分析,把所有考查績效的材料和分析綜合起來,進一步研究在多大程度上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由此作出價值性判斷。嵌入智能評價評深評準。智能評價是以“互聯網+”、物聯網、移動應用、大數據技術等信息技術為支撐,通過數字畫像、科學建模、智能分析,形成可視化預判結論。橫向上加快省級各職能部門相關基礎數據的互聯互通,縱向上將數據庫延伸至市縣鄉并配套銜接,形成考核數據池,加強數據綜合分析研究。優化完善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統,加大線上考評、智能考評分量,加速“不見面考核”進程??傊?,事實評價是基礎,摸清發展的現實狀況;價值評價是關鍵,解決對發展“質”的分析評判問題;智能評價是補充,解決在“量”和“質”評價基礎上的精準性問題,形成相互聯系、梯次推進的評價鏈條,努力實現從事實評價走向價值評價、再上升為智能評價的新跨越。
向效度提升,評出高質量發展的牽引力和內生動力?,F在有的地方緊緊盯住評價分數和排序,忽視了評價的目的是促進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違背了評價的“初心”??己嗽u價是手段,要堅持“以評價促發展”的目標導向,全面系統提高評價效能。在發展戰略目標上強引力。評價的目的是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真正落實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強化評價結果與實際工作的聯系,發揮評價考核在促進高質量發展中的指導性、引導力。評價指標的設計和應用要突出高質量發展內涵要求的操作性指導,依程序形成監督約束和目標引導,明確各環節具體的工作內容、工作要求和規范,形成環環相扣的高質量“發展什么、怎么發展”的工作鏈條。在評價結果善用上強活力。用好考評“助推器”“評分尺”,將評價結果作為開展實際工作的參考依據,有效發揮優勢,改正缺點不足,向著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不斷靠近。將考核結果與選拔任用、職級晉升、職稱評聘、輪崗交流、評先評優、績效獎金分配等掛鉤;將考核結果與函詢提醒、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等懲戒措施掛鉤,實行“提拔重用+組織調整”并重,真正讓“優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貫穿考核結果運用的全過程。在智能精準研判上強效力。要突破測算、排名等表層分析,通過數字畫像和智能研判,加強評價結果背后的深層次內涵挖掘,突出各個評價對象與眾不同的特點和需求,評出短板和不足,預判未來優勢和走向,為其提供更加深入、更加妥帖、更加準確的評價指導。要把實干實效作為高質量發展評定的標準之一,既考“虛績”又考“實績”,既考“顯績”又考“潛績”,既考當前實績又考長遠發展,更好地營造“重實干、重實績、重實效”的良好干事氛圍。
?。ㄗ髡邽槟暇┼]電大學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院研究員;本文為2021年江蘇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江蘇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研究》階段性成果,批準號為21ZD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