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井岡山,綿延五百里。這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有人迷茫,有人動搖,有人逃離,甚至有人背叛,“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縈繞在一些人心中。在這樣危急的關頭,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走上井岡山,開始了創建革命根據地、開展工農武裝割據的斗爭,逐步為中國革命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樣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正確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岡山斗爭的偉大實踐,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著中國革命的前進方向。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 申小提/攝
“今天我們站在這里,不可能是歷史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但我們可以是歷史的聆聽者和感悟者?!本畬礁锩沂苛陥@管理處講解員劉莉莉這樣對記者說道。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井岡山斗爭時期,48000多名革命烈士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而留下姓名的只有15744人。凝視著革命烈士英名錄上的一個個名字,仿佛還能聽到他們暢談革命勝利的笑聲,看到他們浴血奮戰的身影。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也是共產黨人立身、處世、干事的精神支柱。”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的是什么?為的就是堅定執著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紅軍將士視死如歸、向死而生、一往無前、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崇高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發揚。
沿著蜿蜒的山路,記者來到井岡山茅坪村八角樓。就是在這里,借著清油燈微弱的燈光,毛澤東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第一次提出了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建立革命紅色政權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井岡山斗爭中的理論創新和探索實踐,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相關論述,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沒有現成經驗,黨內“左”傾路線和教條主義不斷干擾打壓,能夠取得成功,正因其立足于中國革命現實,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緊密結合。革命如此,建設和改革也如此,都必須從實際出發,敢于開辟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八角樓上,借著清油燈微弱的燈光,毛澤東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申小提/攝
“在白色勢力的四面包圍中,軍民日用必需品和現金的缺乏,成了極大的問題。一年以來,邊界政權割據的地區,因為敵人的嚴密封鎖,食鹽、布匹、藥材等日用必需品,無時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貴之中......”在這樣極為艱苦和困難的條件下,我們黨領導人民不畏強敵、不畏艱難,開辟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取得了多次反“進剿”、反“會剿”的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和優良傳統,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好日子都是奮斗出來的。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特別需要我們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努力在攻堅克難中贏得主動。
1931年1月25日,永新縣北田村農民賀頁朵在自家的榨油坊參加入黨宣誓儀式,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宣誓書上的字即是他當時所寫。圖為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展出的賀頁朵入黨誓詞。申小提/攝
在井岡山這片紅色熱土上,處處流傳著軍民魚水相依、血肉相連的感人故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緊緊團結群眾、依靠群眾,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和發展的重要法寶。”井岡山時期,黨和紅軍一開始就把“做群眾工作”作為紅軍的三大任務之一,通過多種方式激發群眾參加革命、支持革命的熱情和行動,把分散的民眾轉化為革命斗爭的重要力量。正是有了群眾這“真正的銅墻鐵壁”,黨和紅軍才多次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奇跡。堅持好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使我們黨永遠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使我們的事業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青山埋忠骨,而精神永不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新起點上,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ú蓪懀荷晷√?徐輝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