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站在百年征程新起點上,回看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過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從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也告訴我們: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
忠誠于黨的信仰。理想信念是精神力量,但卻是具體的、實踐的。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因為信仰而洞見未來,深信馬克思主義可以改變舊中國,不惜為真理而犧牲一切。面對絞刑架,李大釗慷慨激昂地發表了最后一次演說:“我們深信,共產主義在世界、在中國,必然要得到光榮的勝利”。1922年,擔任滇軍高級將領的朱德歷盡千辛萬苦在上海找到了黨組織并要求入黨,由于身份和經歷等原因被拒絕,但他沒有放棄,遠赴德國找到周恩來,走上為共產主義事業不懈奮斗的征程,在生命最后一刻還留下“革命到底”的囑托,用一生奮斗詮釋了什么叫忘我的、徹底的、絕對的忠誠。大革命失敗后,黨內一些意志不堅定者在白色恐怖下背叛革命,給黨造成了巨大損失,但更多的黨員在嚴酷的革命斗爭環境中堅貞不屈、堅守信仰。方志敏面對敵人的嚴刑和誘降始終堅守信仰、視死如歸,瞿秋白哼唱著《國際歌》從容走向國民黨反動派的刑場。每一名新黨員在加入中國共產黨那一天,就向黨作出了莊嚴承諾,就把整個生命獻給了黨和人民,要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聽黨話,跟黨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毀其節。
忠誠于黨的領導?!岸蟆秉h章規定:“全國大會及中央執行委員會之議決,本黨黨員皆須絕對服從之”。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將“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確定為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黨的七大將“四個服從”寫入黨章,指出最根本的是全黨服從中央。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指出:“全黨服從中央,是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的首要條件,是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保證?!秉h中央還確立了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基本原則。這一系列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制度,為順利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提供了組織保證。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生命,我們黨百年奮斗歷程反復證明,什么時候黨的領導有力、黨內團結一致,黨的事業就無往而不勝。相反,什么時候黨的領導被削弱、黨內步調不一致,黨的事業就會受挫折甚至走彎路。面向未來,全黨上下更要把對黨忠誠作為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立志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
忠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靠人民而興、因人民而強。黨的誕生,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深深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黨和人民始終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黨的發展,是一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緊緊依靠人民頑強拼搏的結果,黨與人民群眾奮斗目標的一致性,是我們黨寶貴的政治優勢和財富。在脫貧攻堅人民戰爭中,全國累計選派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同近200萬名鄉鎮干部和數百萬村干部一道奮戰在扶貧一線,有1800多名同志將生命定格在脫貧攻堅征程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全國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沖鋒陷陣,廣大黨員、干部帶頭拼搏,2.5萬多名優秀分子火線入黨……一百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走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定實施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持續推進革命、建設、改革、復興事業,完成了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逐步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奮斗目標,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征程啟示我們,扎根人民,根基才無比堅實;依靠人民,力量才無比強大;服務人民,生命才無比綿長。
忠誠于黨的紀律規矩。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理想和紀律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對黨忠誠的政治要求,體現在各個時期的黨章內容之中。1921年初,陳獨秀起草了黨章草案,主張黨組織采取中央集權制,強調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一大期間,代表們圍繞此問題展開爭論,李漢俊、陳公博等認為黨應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組織,但參會的大部分代表反對這一錯誤觀點,認為黨應有戰斗力及紀律性,在黨綱中明確黨的組織原則采取布爾什維克經驗。這是最早對政治紀律錯誤認識的重大糾偏,儲備了“紀律立黨”的“政治基因”。隨后黨的歷次黨章修改都特別強調黨的紀律規矩,十二大黨章旗幟鮮明地寫入了“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反對陽奉陰違的兩面派行為和一切陰謀詭計”。十九大黨章系統集成“六項紀律”,并強調最根本的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忠誠于黨的紀律規矩,就要自覺敬畏黨紀、時刻遵守黨紀、嚴格執行黨紀。每一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對“七個有之”問題高度警覺,自覺接受最嚴格的約束和監督,把“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作為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切實做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