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sbomh"></rt>
      1. <cite id="sbomh"></cite><rt id="sbomh"></rt>
        <rt id="sbomh"></rt>
          <rt id="sbomh"></rt>
        1. 國以民為本

          2021年03月24日 13:58:17
          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作者: 樂兵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此語出自宋明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的《四書集注》,意思是說“國家以人民為根本,也是為人民而設立”,這是對《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思想主張所作的闡釋。

            民本思想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幾千年來所秉持的重要政治思想。從《尚書》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到《晏子春秋》中的“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為本也”;從賈誼《新書》中的“聞之于政也,民無不為本也”,到劉勰《新論》中的“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從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中的“天下為主,君為客”,再到譚嗣同《仁學》中的“因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中國之民本思想,實澈上澈下,流貫中國五千年之政治”。這些都表明一個樸素的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p>

            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才能安寧,只有愛民、惠民,事業才能持續興旺。從歷史上看,但凡盛世莫不以愛民、利民為前提。朝廷大力實施“休養生息”的政策,積極采取“輕賦薄斂”的舉措,才有了社會安定、百姓富裕的“文景之治”。唐代以《貞觀政要》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引領,開創出“大唐盛世”的繁華,將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發展高峰。再到后來的“康乾盛世”,也是得益于堅定奉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使百姓休養生息……歷史一再證明,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國家社稷的根本力量。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者和弘揚者,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開始就把“人民”二字鐫刻在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形成了“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

            回望來時的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和典型。有在陜北革命根據地,為人民利益而死的、比泰山還要重的張思德,有立志“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的雷鋒,也有以生命治沙、為蘭考人民留下萬畝泡桐的焦裕祿,有用20余年“雪松精神”把荒山變綠洲,無償把價值3億多林木資源交公的“草鞋書記”楊善洲,也有漫山木麻黃,造福百萬東山群眾的谷文昌;有扎根邊疆教育事業一線、幫1800余名貧困女孩圓大學夢的張桂梅,還有放棄大城市工作機會毅然回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的黃文秀……

            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無私奉獻,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始終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行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為民情懷。他們猶如“種子”一般,融入群眾的廣袤土地中,在人民中生根開花,贏得人民衷心擁護和支持,厚植群眾基礎。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只要我們時刻把人民利益擺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事當作最大的事,就能贏得群眾信任、獲得群眾擁護。(樂兵)

          標簽 - 人民,孟子,文景之治,康乾盛世,四書集注
          網站編輯 - 張旭
          10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