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強調,我們要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構建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的地球家園。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鄙锒鄻有允侨祟惿婧桶l展的基礎。當前,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人類面對的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聯合國報告顯示,全球森林面積在1990年至2020年損失了178萬平方千米;約有100萬種動植物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其中許多物種將有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滅絕。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生物多樣性現狀則事關人類生存和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生物多樣性公約》于1993年正式生效,已成為聯合國環境與發展進程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環境公約之一。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大會舉辦地昆明所屬省份云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共享者、引領者,始終致力于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邁上新臺階。本次大會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是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主題召開的全球性會議。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中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統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事業,深度參與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應和諧共生”。中國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并載入黨章?!笆飞献顕馈毙颅h保法出臺、“污染防治”成為三大攻堅戰之一……這些都是生態文明政策實踐的具體舉措。塞罕壩荒原變林海、瀕臨滅絕的中國豹重返人口密集的華北棲息地……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受益于空前的生態保護和執法力度,中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85%的重點野生動植物種群得到有效妥善保護,部分珍稀瀕危物種野外種群也在逐步恢復。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發展蒙上陰影,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面臨更大挑戰。面對恢復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習近平主席提出四點主張: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以綠色轉型為驅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以國際法為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這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
只要各方攜起手來,秉持生態文明理念,站在為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就一定能夠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